您当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学子

【北化学子】不躬行,终觉浅——记我校2017年“校园青春榜样——化大之星”获得者张璇的科研之旅

编者按: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,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大力推进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,新闻网开设“北化纪实”、“北化学子”、“北化人物”、“北化之子”栏目。本期“北化学子”推出我校2017年“校园青春榜样——化大之星”获得者、我校材料学院14级本科生张璇同学的青春故事。

 

【榜样概述】

她牢记“以学修身,以棋立人”的教诲,秉持着“上下求索,欲罢不能”的信念。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,三次获得优秀生称号,精益求精,初心不改。作为班长,她用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感染身边的人。“岁月悠悠,衰微只及肌肤;热忱退却,颓唐必至灵魂”,科研路上孜孜不倦,她的努力让理想的种子开花结果。

张璇

(校记者团 曾思源)“不服输,敢想敢做”是张璇给周围人最深的印象。这个看起来文弱的姑娘,骨子里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。因为这股劲头,她看过凌晨的月亮,也看过拂晓的太阳;曾在地铁里大声读过文献,也曾在实验室里低声啜泣。这一切,都是张璇科研路上抹不去的回忆。

三更灯火,不坠青云之志

大学的头两年,周末奔波与东区和北区之间已经成为了张璇的生活方式。即使是实验室里的研究生,也为张璇的拼命劲儿所折服。在大多数同学还在沉浸于离家的自由和对青春生活的憧憬之时,张璇已经踏着星光走在了前面。为了尽早使用表征仪器,她总是能准时坐上昌平的第一班车,随着车上昏昏欲睡的上班族一起进城。也只有张璇总是望着窗外,看着点点闪烁的路灯。

在同学眼中,张璇就像着了魔一般,除了科研与学术,仿佛就没有自己的生活。上课,做实验,读文献,查资料……她好像把自己锁在一个小天地里,周围人乍一看摸不清她的思路,生怕她把日子糊里糊涂地过下去。但事实恰恰相反,张璇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:“每一次新加入一个课题,会以为自己明白了内在的原理。随着实验的深入,逐渐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,我所追求的正是这种惊喜。”求知欲促使张璇不能放弃,不敢放弃。珍馐美味只是口欲之奉,绮罗羽衣只是外表之美,知识给予她的愉悦远比物质更加强烈。正是这种求知若渴的精神,才让她迷恋上了多变的材料,电镜上的每一个孔道,都可能通向一个新的科学领域;每一种材料,都可能给人类生活带来深远变革。

第三年她搬来了东区。车水马龙的北三环从未有真正安静的时候,小小的喧嚣都可以是一群人的狂欢。但这没有给张璇的生活带来什么涟漪,她依然像以前一样在实验室、教室和宿舍之间奔波着,只不过少了距离的羁绊,她可利用的时间多了起来。她可以省下坐车和等车的时间来阅读更多的文献,酝酿更多的思路,或者更久地泡在实验室里,从实验数据里寻找可能的突破……

张璇认为,多思考要比盲目实践重要得多,一个科技工作者与操作工的区别就体现在思维层次上。经过无数次实验,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志愿,张璇决定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拳脚。

会凌绝顶,一日看尽长安花

磨杵之功,水滴石穿。经过三年日日夜夜、不分寒暑的努力,一切的荣誉都是水到渠成。她所在的课题组获得了萌芽杯科技竞赛二等奖,并发表了一篇SCI文章。进入大三,张璇的研究更加细致入微。聚多巴胺介孔微球的形貌受实验条件的影响很大,经过反复调节反应时间、加料顺序以及体系内的含氧量等影响因素,她最终摸索出合成稳定形貌介孔微球的工艺。

几年的努力为张璇铸造出更高的平台,让她能够通往更广阔的世界,去开拓更宽广的领域,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内容。她已成功申请华盛顿大学的暑期科研项目,这次经历让她有机会独立提出一套科研规划。张璇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,实践经历,与前辈的指导,对课题发表了自己独到的看法,并终获华盛顿大学高虓虎老师的认可。张璇说,这对她是一次历练,一种提升。

在努力科研的同时,张璇更不忘专业课程的学习:她以均分93.76的成绩成为专业第一,并获得了两次国家奖学金、三次优秀生称号。然而张璇并不沉溺于这些光环,她知道这些荣誉只是对过去生活的总结与肯定,前路还很长,需要做的还有很多。

“眼界要比经验更重要,有了思维的高度,你的态度才有效果。”在经历了许多科研工作后,张璇想的已经比同龄人多很多:比如她知道经济发展洪流中的热点是什么,知道民生发展过程中大家需要什么。对她来说,荣誉可以轻易地如影随形,她更希望用自己的志愿和能力,造福更多的人。
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是张璇很喜欢的两句话。科研正是如此,需要脚踏实地,坚持不懈。仰望星空,是层次与眼界,脚踏实地是做人做事的基础。她让身边的人认识到,求索的魅力与力量,也让大家认识到,青春也有别样的活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