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学子

【北化学子】躬身力行,以琢真知——记我校2016年“校长奖”获得者管伟江

编者按: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,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大力推进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,新闻网开设“北化纪实”、“北化学子”、“北化人物”、“北化之子”栏目。本期“北化学子”推出我校2016年“校长奖”获得者、我校博士研究生管伟江同学的青春故事。
 

(校记者团 乔佳楠 梁若昕)他多次荣膺国家奖学金,是我校2015年博士生“校长奖学金”的获得者——在周围同学眼里,他是个不折不扣的“学霸”。

截至目前,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,影响因子累计74,两项重要成果被顶级期刊收录——在师弟师妹眼里,他是传奇的“学术大牛”。

每天近10小时的高强度工作,他日夜不分地泡在实验室里,在一次次试验中探索着科学的奥秘——在导师眼里,他是难得一遇的“好苗子”。


管伟江

2016年12月26日,金碧辉煌的中山音乐堂座无虚席,管乐合鸣,演绎出一曲曲华美的乐章。一曲奏罢,他身着笔挺的西装,昂首阔步行至舞台中央,从校长谭天伟院士手中接过奖杯——那是象征着我校最高荣誉的“校长奖”。与他并肩的,是一位孕育桃李无数、科研硕果累累的女科学家。

“我不是学霸”

和管伟江的采访进行得断断续续,时不时会被他实验室的工作打断。他的脸白白净净的,没什么表情,只是讲到兴奋处,厚厚的镜片后那双眼睛闪现出炯炯的光。但是这依然让人很难把他和那个传奇的“博士大牛”联系在一起。

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,影响因子累计74;累计发表论文15篇,影响因子总和达到116,他引次数124,其中有两项分别发表在综合类顶级期刊《Nature Communication》和化学类顶级期刊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》上——因为这样令人羡艳的经历,管伟江总是被人称为“学霸”,不少师弟师妹都来向他求取经验。谈到这些标签,他只是淡淡地说:“我真的不是学霸。”

为了检验这些说法是否准确,他专门去网上查过“学霸”这个词的含义:擅长学习、考试分数很高。“从这个标准出发,显然我不是。我不擅长学习,只是喜欢去做学习这件事;我考试分数不高的,因为考试不是我喜欢做的事,”他边说边习惯性地推了推眼镜,“非要说经验的话,只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较容易坚持。”

而一谈到他的研究方向,他的话便多了些,语调也欢快了许多。大三进入毛细管电泳分析课题组是他科研之路的开始。从基础的文献检索和仪器操作开始,一点点学习,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积累,在别的同学都在抱怨实验工作量大又繁杂的时候,他却做得很快乐。大量的阅读和实验,从一个课题到另一个课题……这些经历磨掉了他的困惑,让他的世界愈加清晰,他意识到这个世上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探索和发现,这让他感到兴奋。所以在毕业时,当其他同学在有目的地为未来做打算的时候,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继续深造,去窥探让他兴奋的“新世界”。做过实验的人都对科研生活的紧张和压力深有体会,但他却感受不到疲惫。他打趣说,如果某一天突然闲下来,可能反而会不知该如何。

“我是一个简单的人”

“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,你会怎么形容?”他回答的只有“简单”二字。无论是对研究还是对生活,“化繁为简”都是他的指南。这源于达•芬奇的一句话: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,才是最高明的。

他的生活大致可分三个部分:实验、吃饭和睡觉。这听起来有些枯燥,他反而乐在其中。“简化的生活不会消耗太多精力,我可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想做的事情上。”研究越深入,他便会觉得想做的越多,时间越短。用如此短暂的时间去做想做的事又怎么会厌烦呢?

“科研可能是我唯一的爱好。”

“那你也像之前一样去查过‘爱好’的含义吗?”

“没有,但在做实验的时候,心里完全容纳不下其他事情,这应该就是爱好了。”

说这句话的时候,他正在刷洗试管。随着缓缓的水流,刷子在他手中上下舞动,所有动作一气呵成,试管不一会便干净透明起来。它们重新被摆上试管架,在灯光的照射下闪着柔和清澈的光。做完了这些,他扯下仪器上的单子,准备开始分析新得出的实验数据。

“我的北化故事”

“来到这里是一个意外,但现在看来也是意外中有惊喜。”在准备考研的日子里,他并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按照指南备考,而是完全按着自己的兴趣来,用他的话来说,来到北化更像是“冥冥中的注定”。

在研究生生活里,频繁的学术交流、更大的自主空间,以及北京这座城市带给他独特的感受,他找到了释放自我的方式,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上也愈战愈勇。

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2014年在希腊举行的第十六届发光光谱国际会议和2015年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聚集诱导发光现象及其应用学术讨论会,两次会议他均作为代表做了口头报告。这几次交流给了他很大的研究启发,也让他意识到,做研究不是闭门造车,而需要不断地与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交流,交换信息,共同发展。这让他想起了小时候熟悉的比喻:“你有一个苹果,我有一个苹果,我们交换之后还是每人有一个苹果;但你有一种思想,我有一种思想,交换之后可能每人有两种甚至更多种思想。我们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,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。”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,让科研变得更加妙不可言,他说,这让他很享受。
 

“勤于躬行践履,科研出真知。敏于见贤思齐,拨云见旭日。浩荡长江知伟愿,直挂云帆御风驰”是他获得2016年校长奖时的颁奖词。很多个夜晚,他从实验室出来看到月光下的北化,静谧而安宁。他看过这里的柳絮纷飞,看过这里的紫藤满庭,看过这里的银杏金黄,也看过这里的飞雪飘落,但他看的最多的还是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。他是一名常人眼里的非凡“学霸”,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科研工作者,也是我校众多科研群体当中一个再寻常不过的缩影。也许你会觉得他的生活枯燥而辛苦,也许你并不能知道他在多少个日日夜夜中独自在实验室中奋斗,也许在人群中他都不会引起你的注意,但是,就是像管伟江这样的人,在纷杂的环境中依旧保持着朴素的初心,坚持这自己的这份热爱,继续为科研事业付出着……